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食物中的益生菌會影響大腦運作?




201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藉由改變腸道中的菌相環境或菌群可影響大腦運作,意味著未來的研究可以透過飲食或藥物干預的方法來改善大腦運作。
一個小型研究試驗包括了36位年齡介於1855歲的婦女。研究人員將她們分為三組 : 第一組食用含有數種益生菌混合的優格,每天兩次連續吃一個月;
第二組則食用不含益生菌,但看起來、吃起來像優格的乳製品;第三組不吃任何東西。研究人員進行了四週試驗前後大腦掃描,包括靜態及情緒識別的反應測試。
情緒識別的反應測試,係提供受試者一系列憤怒或受驚嚇面孔的圖片,並將類似表情圖片加以合併分類。這個試驗設計為視覺刺激與大腦情感認知區域之間的關係,來自先前的動物實驗中被觀察到腸道菌群的變化與大腦行為改變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食用不含益生菌優格的婦女,食用含益生菌的婦女在情緒反應測試中兩側島葉(Insula) 處理和整合人體內部來自腸道的感知和軀體感知皮層(Somatosensory cortex)的活性降低。接下來,在反應測試中,食用含益生菌的婦女在大腦網絡的參與度降低,包括情感、認知和感覺相關的區域。另外兩個實驗組的女性在她們的大腦網絡中,活性穩定或者增加。

在靜態大腦掃描中,食用益生菌婦女的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eriaqueductal grey)和前額皮層(Prefrontal cortex)的認知相關區域間,表現出更強的聯繫。另一方面,那些什麼都沒有吃的女性,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與情緒、感覺相關兩區域表現出更強的聯繫。而吃不含益生菌乳製品的試驗結果則介於兩者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醫學、生理學、精神病學教授以及本篇研究第二作者Emeran Mayer說:「這可能是藉由飲食的改變而影響訊息從人體腸道傳送到大腦,並可能引發學者對預防或治療消化系統、精神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為研究標的的新策略。」 Mayer:「研究顯示,我們的飲食可以改變肚子中腸道菌相組成及其產物,特別是食用大量的蔬菜及纖維素為基礎食物的人,相較於食用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典型西方飲食的人,有著不同組成的腸道菌相或腸道環境。現在我們知道,食物中的益生菌不僅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也會影響大腦的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